12月26日,由湖北大學中國長江文化研究院牽頭組建的長江文化研究科研協作體正式宣告成立。這個科研協作體是由流域六個省的相關單位共同發起的,建立流域的中國長江文化研究院地方分院,構成大的學術研究網絡平臺、整合資源,致力于推動長江文化研究的學術創新、拓展學術研究空間、推動學術交流、培養人才、產出創新型成果,服務于長江大保護。這是中國第一個長江多流域的科研協作體,將力爭在未來的建設發展中實現全流域研究的覆蓋。水利部宣傳教育中心、長江水利委員會、湖北大學等相關單位領導以及發起單位漢江師范學院、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貴州省旅游規劃設計院、陜西林業生態研究院、河海大學、西南林業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學者40余人出席了會議。會議還圍繞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水文化研究和建設舉行了學術研討。

湖北大學副校長蔣濤教授在致詞中表示,湖北省地處長江中游,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有著重要地位。湖北省高度重視長江文化的傳承建設,省委書記應勇同志指出:“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是湖北必須履行好的政治責任。”湖北大學作為長江邊的大學,有義務也有能力擔當起這項重任。
中國長江文化研究院院長鄭曉云教授在接受采訪中表示,長江文化博大精深,要做好長江文化研究,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長江文化不同流域段的地域特征,另一方面也要把握長江文化的整體特征,這樣才能深刻的認識長江文化的內涵。而目前長江文化的整體內涵研究仍然較為薄弱,有較大的研究拓展空間。要做好這一點,就必須要做到各流域地區的協同攻關,將地域研究的優勢轉化為整體研究優勢。與此同時,要做好長江文化的研究應該從不同的側面入手。中國長江文化研究院科研協作體成立以后,將側重于長江流域水文化、森林文化和流域社會發展的研究工作,深入研究長江水文化的內涵、特征以及水文化的傳承、運用和建設,豐富長江文化研究和傳承發展的內涵。
在研討會上,還舉行了《水歷史和水文明研究》集刊首發式。這本研究集刊是中國第一本聚焦于水歷史和水文明研究的研究集刊,用中英文同時刊發中外學者原創性論文。集刊由水利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長江文化研究院、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辦,鄭曉云教授主編。
原文鏈接:https://hb.chinadaily.com.cn/a/202012/27/WS5fe7f2baa3101e7ce9737a4f.html